绿叶制药2014成绩单:销售额31亿,净利增长95%

作者:卓文萱 来源:徐熙媛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5-04-05 20:57:55 评论数:

在2018年首届南亚(国际)名茶大会审评中翠贡南红荣获国际金奖。

在此进程中,欢迎中铁四院、中铁十二局发挥技术力量一流、综合实力强劲的优势,与昭通续写合作新篇章。市委书记苏永忠主持座谈会及签约仪式,并与中铁四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凌汉东,中铁十二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天胜等见证签约。

绿叶制药2014成绩单:销售额31亿,净利增长95%

11月1日,昭通市与中铁四院、中铁十二局举行座谈会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李天胜表示,中铁十二局与昭通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昭通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思路,与中铁十二局十四五转型发展的战略需要十分契合,中铁十二局将深度融入昭通交通发展,高质高效推进合作事项。陶毅、毛玖明出席座谈会及签约仪式。要科学统筹发展,推动土地等资源与合作项目精准匹配。苏永忠强调,三方要聚焦协议事项,加强沟通对接,协同做好项目谋划和规划设计,推动合作项目早落地、早建成。

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凌汉东表示,中铁四院在昭通及云南都有项目,此次签约将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基础。在安置区附近建设高投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马铃薯种薯组培中心、4.9万平方米食用菌加工厂房。

闲暇之余她还可以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她的丈夫李嘉义在鲁甸县城送外卖,每天晚上都能回家,两人一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说起安置区的生活,罗吉富说:在这里生活真的很好,医院、学校都在安置区内,孩子上学、家人看病都很方便。每个村(社区)抽调1名村(社区)两委干部牵头负责,组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楼栋)、公益性岗位成立后方服务专班,收集在外务工群众对家庭留守人员的顾虑信息,协调各部门共同解决,让在外群众安心务工、努力赚钱。围绕配套兼顾远景原则,科学谋划调整了安置区脱贫致富示范区标杆创建规划项目清单和项目布局,规划实施项目46个,总投资28.26亿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动安置区与县城融合。

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难题,昭通市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累计建成373个集中安置区(点),打造以靖安、卯家湾为标杆的9个万人以上集中安置区,35.47万人一步进城入镇,住进了幸福家园。卯家湾安置区2021年至2023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302个,其中2021年开发448个,2022年开发406个,2023年开发448个。

绿叶制药2014成绩单:销售额31亿,净利增长95%

卯家湾安置区建成后,承接了来自鲁甸、巧家、彝良、永善、盐津5个县近3.9万名易地搬迁群众入住。为此,砚池街道紧紧围绕乐业方能安居的理念,不断拓宽居民的就业渠道,抓住东西部协作的机遇引进企业在安置区建厂和建设产业基地等方式,促进安置区内劳动力有效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针对前期摸底登记台账,对未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群众坚持一对一线下就业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一对一送岗,确保为每个劳动力至少推送3个优质岗位信息。9月25日,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以黄色为主基调的安置楼房在夕阳映照下格外和谐。

先后建设帮扶车间标准化厂房13.7万平方米,引进领智创诚电子加工、兰跃调味品生产、利鹏核桃初加工、滇湖珍宝加工等23户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她说:搬来后,生活条件很好,丈夫不再外出务工,既能挣钱也能顾家,真的很好。近年来,鲁甸县委、县政府聚焦安居、乐业、致富、融入四部曲,紧扣六个作示范,实施六大行动,并于2021年印发《卯家湾安置区脱贫致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细化制定了6个方面23项产业增收、配套建设、基层治理、服务保障等措施。为了推进安置区劳动力就业,近年来,砚池街道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分类施策的思路,健全完善劳动力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一支队伍、一服务点融合机制,即组建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楼栋)、公益性岗位四级干部就业队伍和一单元一服务点一村组一服务点一人群集中点一服务点的劳务服务点,逐户逐人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劳动力情况,形成一台账三清单(即农村劳动力台账、返乡农村劳动力清单、未就业人员意愿清单、职业技能培训意愿清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先后组织千余人到帮扶车间、食用菌大棚开展以人找岗就业匹配、现场观摩推荐活动,在各社区现场开展藤编、手工艺培训,现场报名就业,进一步提高50岁以上、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率。同时,砚池街道加大省内外优质岗位归集力度,分类形成本地就业岗位和县外就业岗位清单并推送到各村(社区)、单元服务点、村组服务点、人群聚集服务点。

绿叶制药2014成绩单:销售额31亿,净利增长95%

据悉,鲁甸高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园入园企业达23户,主要包括食品加工企业、电子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纸制品企业。她说:搬来后,真的好过得很,同我一样务工的人员有58人在公司上班,工资在3500元左右,能够就近就业,上班、回家都很方便。

3.9万人的安置区,和谐、幸福的旋律充盈着每个角落,一幅安居乐业的画卷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紧盯产业发展,开发就业岗位。昭通日报记者 唐正鸿 毛利涛本版图片来源于昭通日报社图视库。同时,集中智志双扶,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宣传宣讲好就业创业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安置区内的居民现在都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罗吉富说:老家山高坡陡,出行、生活都极不方便,从搬来安置区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截至2023年10月中旬,砚池街道劳动力28430人(搬迁劳动力21442人)中已就业26038人(搬迁劳动力已就业19942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1.59%(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3.01%)。

刘双剑从鲁甸县新街镇坪地营村搬迁到卯家湾社区后,在卯家湾社区担任过楼栋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等职务,后来选聘进厂担任综合部经理,保底工资4500元,加上提成,每月工资在8000元左右。就近就业,也是卯家湾安置区的又一就业途径,也是居民最喜欢的就业方式,因为在就业的同时,也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里。

社保中心积极配合县人社局、优质企业组织务工专列务工专车务工包机,持续做好点对点、一站式安全输出,不断提升转移就业组织化水平。春熙商业街有固定商铺73个,商铺总建筑面积达1375平方米,打造具有民俗特色的小商品、特色小吃等商业街。

同罗吉富一家人的情形一样,所有搬迁的家庭现在所处的环境与之前相比,其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配套建设1万亩苹果基地、630个食用菌大棚、1000个蔬菜大棚、5800亩香葱基地,让不适应厂房工作、想继续从事农业种植的群众有事干。

为了加强卯家湾安置区的管理,成立了砚池街道党工委负责安置区群众的安全、生产、就业等服务,促进安置区居民能够搬得出、快融入、能致富。卯家湾安置区以就近就业、劳务输出、就业培训为手段紧盯脱贫劳动力、搬迁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抓实信息摸排、岗位推送、集中输出、技能培训、服务保障工作,发挥街道劳动力优势,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增收。共提供创业摊位210个,解决就业450余人。这是一家生产自主研发的兰跃牌火锅底料、酱料等绿色食品的加工公司。

就近就业既能挣钱也能顾家从巧家县红山乡搬来的杨莎,担任春熙社区3栋的楼栋长,她每天除按时完成社区安排的工作外,还得每天走访一次1人户的独居老人,一周走访一次2人以上户的独居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82岁的罗吉富与妻子每天在家带孙子,没事就看看电视,去广场上走走,和邻居们聊聊天,到农贸市场买买菜,回家做饭给孙子吃……他们每天的生活无忧无虑。

结合理世实业集团、昊龙集团等本土企业用工,可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幸福广场文创商业项目面积约1800平方米,有小吃、小商品等。

充分利用楼栋劳务服务点、宣传栏、宣传单、微信、LED显示屏、大喇叭广播、每周五群众会等载体,开展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解读好输出地输入地就业、子女入学等政策,鼓励新增转移就业。目前,入驻企业共解决就业500余人,其中扶贫车间解决就业180余人

近日,昭通市海星行动公益协会联合昭阳区人民法院、昭通美思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义务为昭阳区同源社区青少年儿童提供普法、安全知识宣讲、课业辅导等服务,增强青少年儿童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近日,昭通市海星行动公益协会联合昭阳区人民法院、昭通美思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义务为昭阳区同源社区青少年儿童提供普法、安全知识宣讲、课业辅导等服务,增强青少年儿童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持续实行事前宣传、事前提醒、事前预警、监管督办、验收销号、回头检查六项机制,推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通过交叉执法、专项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数字环保远程监控等方式,对拒不整改的企事业单位依法严肃查处。

2023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办理生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95件,共计罚款1126万元,查封扣押6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2件,移送涉嫌环境刑事犯罪4件,对80家企业减轻处罚,金额800余万元。今年以来,昭通市生态环境局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抓手,强化实战应用能力建设,通过执法队伍建设、案件办理、实战练兵等举措锤炼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三项本领,全面提高执法规范化、专业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

对昭阳区、鲁甸县、镇雄县、威信县重点问题及省级交办问题开展回头看,共出动1200余人次,检查点位798个,发现环境问题1586个。以岗位练兵锤炼履职尽责本领。

将治污成效好、环境管理规范的16家企业纳入常态化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守法企业实行无事不扰。积极参加上级生态环境交叉执法检查、执法比武等行动,提升全市执法能力水平。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